热门标签:
首页 > 经典语录 >

12首唯美兰花诗词,12种不同心境,写尽兰花的高雅,字字意蕴深远

在中国古典诗词的繁花锦簇中,兰花以其清幽、高洁、典雅的形象,成为诗人们反复吟咏的对象。这些兰花主题古诗,跨越时空,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幅或静美、或怅惘、或坚毅的画卷,也承载着诗人各自的心志情怀。

一、《饮酒·幽兰生前庭》——陶渊明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

陶渊明笔下,幽兰静处前庭,默默含香,只等清风拂来,方显其幽独芬芳,与周围杂乱的萧艾杂草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兰花的高雅纯净。而“行行失故路”之后几句,则流露出诗人在人生道路上的迷茫与对归隐的思索,他以幽兰自比,在尘世纷扰中向往那如清风徐来般自在的生活,同时对仕途的凶险(鸟尽废良弓)有着清醒认知,借幽兰寄托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坚守本心、寻求归隐田园的情志。


二、《芳兰》——李世民

“春晖开紫苑,淑景媚兰场。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

诗开篇描绘春日暖阳下,皇家苑囿中兰花生机盎然之景,紫色的兰花在春晖沐浴、露水润泽下,光影摇曳,香气随风飘散。“映庭含浅色”细腻展现其色泽温润,“日丽参差影”勾勒动态美感。最后两句点明主旨,期望君子折取佩戴,让兰香化为自身品德芬芳,这里的兰花象征着高洁品质,是诗人对自身与臣属修身立德的一种期许,借兰之美倡导君子追求美好品德,展现出大唐盛世君主对德治的推崇。


三、《幽兰之歌》——杨炯

“幽兰生矣,于彼朝阳。含雨露之津润,吸日月之休光。美人愁思兮,采芙蓉于南浦;公子忘忧兮,树萱草于北堂。虽处幽林与穷谷,不以无人而不芳。”

杨炯描绘幽兰生于朝阳之处,尽享自然恩泽,风姿绰约。接着引入“美人”“公子”意象,美人采芙蓉寄愁思,公子种萱草以忘忧,而幽兰不管处于怎样偏僻孤寂之地,始终独自芬芳。此诗借幽兰身处困境不屈不挠、坚守芬芳,勉励人们在人生逆旅中保持乐观豁达、坚守自我,不因外界冷落而改变内心操守,兰花成为坚韧精神的象征,给予困境中的人心灵慰藉。


四、《古风其三十八·孤兰生幽园》——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李白笔下孤兰生于幽僻园林,被杂草掩没,虽有春日阳光照耀,却难逃秋月的悲凉、霜寒的侵袭,担忧芳华消逝。“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满是落寞惆怅,诗人以孤兰自喻,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之感,空有满腹才华(如兰之香),却在现实中被埋没,期盼能有赏识之人(清风)让自己才华得以施展,孤兰承载着诗人的身世之叹与对知音的渴望。


五、《猗兰操》——韩愈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不采而佩,于兰何伤。今天之旋,其曷为然。我行四方,以日以年。雪霜贸贸,荠麦之茂。子如不伤,我不尔觏。荠麦之茂,荠麦之有。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诗中开篇盛赞兰草柔美繁茂、香气四溢,即便无人采撷佩戴,其美质依然无损。诗人以兰自比行走四方、历经霜雪,如同荠菜小麦在寒冬仍茂盛生长,即便不被理解、遭遇挫折(君子之伤),也要坚守内心操守(君子之守)。这里的兰花是君子高洁品格的具象,韩愈借兰表明自己在困境、在世俗不解中,对正道、对高洁品质矢志不渝的坚守,展现出儒家士大夫的风骨。


六、《幽兰》——崔涂

“幽植众宁知,芬芳只暗持。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白露沾长早,春风到每迟。不如当路草,芬馥欲何为。”

崔涂诗里,幽兰幽僻而植,少有人知,默默散发芬芳。“自无君子佩”感慨没有君子赏识,可即便如此,也并非兰花(国香)自身衰落。它饱受白露侵袭,春风又总是姗姗来迟,对比“当路草”享受繁华,幽兰处境艰难却坚守自我。诗人借幽兰抒发自身不遇知音、仕途坎坷的愤懑,同时赞颂兰花即便身处逆境,依然守正不阿,不媚不俗的品性。

七、《题杨次公春兰》——苏轼

“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丹青写真色,欲补离骚传。”

苏轼眼中春兰恰似美人,矜持娇羞,不轻易自荐,只有微风轻拂、露水初凝时,那隐匿在蓬蒿艾草间的兰香才悄然飘散。诗人感慨要用画笔绘下春兰真容,续写《离骚》中对香草美人的赞美传统。此诗将兰之美与女性柔美、娇羞融合,借兰寄托文人雅士对高雅、含蓄之美的追求,又因提及《离骚》,使兰承载起屈原笔下香草所蕴含的高洁爱国情思,拓展了兰诗的文化内涵。


八、《次韵答人幽兰》——苏辙

“幽花耿耿意羞春,纫佩何人香满身。一寸芳心须自保,长松百尺有为薪。”

苏辙笔下幽兰心怀赤诚,羞于与春争艳,它暗自期望能被君子纫佩,使香满人间。诗人劝勉兰花要坚守芳心,又以长松可作薪柴对比,暗示世间美好易遭摧折,兰花更需护持自身。这里的幽兰是美好品质、理想追求的化身,诗人借对幽兰的寄语,抒发自己对人生境遇的感悟,倡导在复杂尘世坚守初心,不随波逐流,等待知音赏识,实现价值。


九、《兰花五言》——杨万里

“护雨重重膜,凌霜早早春。三菲碧弹指,一笑紫翻唇。野竹元同操,官梅晚卜邻。花中不儿女,格外更幽芬。”

杨万里诗描绘兰花独具风姿,叶片如重重雨膜护持,早春便能凌霜傲雪。“三菲碧弹指,一笑紫翻唇”巧用拟人,生动展现兰花绽放瞬间的灵动娇艳。它与野竹品性相近,愿与官梅为邻,不似寻常花儿娇柔,自有一番清幽芬芳。诗人借兰展现其坚韧、高洁又不失俏皮活泼的特质,兰花成为自然与人文融合的美好意象,承载诗人对自然生灵独特魅力的欣赏与赞颂。


十、《题郑所南兰》——倪瓒

“秋风兰蕙化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

在倪瓒诗里,秋风萧瑟中兰蕙衰败化为茅草,南国昔日繁华不再,一片凄凉。然而郑所南(南宋遗民画家)气节不改,以泪和墨画兰,借兰寄托对故国的哀思,延续《离骚》以香草喻高洁、表忠诚的传统。此诗借兰花的兴衰与画家的坚守,抒发亡国之痛,兰花化为爱国情怀的深沉符号,在易代之际凝聚着民族的精神脊梁,为后世铭记南宋遗风提供独特视角。


十一、《咏幽兰》——康熙

“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 。”

康熙笔下幽兰花姿婀娜,碧叶修长,即便藏于深谷,风过香溢,无法隐匿。“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直抒胸臆,赞颂兰花不以被人采撷佩戴为目的,即便独处无人欣赏,依然坚守自我芬芳。这既是对兰花品性的赞美,也可视为帝王对自身修养的要求,倡导一种不慕虚荣、独立坚守高洁品德的精神,展现出盛世君主的精神追求,赋予兰花在宫廷文化背景下新的内涵。


十二、《折枝兰》——郑板桥

“多画春风不值钱,一枝青玉半枝妍 。山中旭日林中鸟,衔出相思二月天 。”

郑板桥此诗别出心裁,从画兰入手,感慨画中春风虽满,却似不值钱,而折枝兰花如青玉般雅致,半枝已尽显妍丽。后两句以浪漫想象,描绘山中旭日、林鸟与二月天景致,烘托出折枝兰蕴含的相思情愫。诗人借兰抒发艺术审美与内心情感,兰花成为传递情思、寄托审美意趣的媒介,在他笔下脱离单纯的物象描摹,融入画家独特的生活感悟与浪漫情怀,展现文人画的诗意境界。

这些兰花主题古诗,或借兰自喻,或托兰言志,或用兰寄情,让我们在品赏诗词之美时,也领略到不同时代文人墨客的心灵世界与中华民族对兰花这一文化符号的多元阐释。